RLB中文网 NEWS
你的位置:OOKI 中文站 > RLB中文网 > 寄语母校
寄语母校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5:08    点击次数:65
       自离校,只随“广河”轮驶抵大连港一次,但因时间仓促,未能前往母校。幸好一些在校任教的老同学们来船参观,总算有些交谈。特别是朱杰院长也来一睹中远第一艘现代化船舶,据老同学说这是院长刚复出几天呢!我与朱院长较熟悉,当年在校时,他是教务长,我这个体育部长常有事向他报告,接触多些。2006年,我专程返校一次,在校任职的老同学们组织聚会,并看望了老师们,甚觉欣喜。2009年6月百年校庆活动,我又积极参与,短短几天,使人振奋,想不到母校发展如此迅速,大连海事大学真不愧为一所航运业的高等学府。特别是6月6日在体育场举行的庆祝活动,犹如天安门广场的大集会,一百响礼炮仿 佛告诉我们:中国不久将再引领全球航运业,重现几百年前的辉煌,我国的飞速发展世人瞩目。当年我这个游子一年半载回国一次,只见祖国大地,似梦幻般地变化,一切越来越美好。航运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,不论是港口,货物吞吐量,拥有船舶吨位,贸易,物流,船舶修造,都是名列前茅。而未来的发展瓶颈应该是“人才”,这正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母校要承担的光荣任务。近日来,读了校友回忆录第三卷中孙家康、张祖跃、陈志士、梁峰、傅向阳等同学用简洁朴实的文字,精确地描述了如何培养优秀航运人才的思路,这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话题。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与经历,确有不少体会,受篇幅所限,只能简单提出几点,可能是显得空洞教条。   一、航运是国际性的行业,从业人员与世界各国交往。因此,诸如爱国主义、国际主义、文明礼貌、外交礼仪、道德风尚、言谈举止等等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必不可少。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,我深感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“中国人”,往往他们不知道你是张三李四,只知道你是中国人,他们就是通过你来了解中国的。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,由于某些“国人”在国外的某些不妥作为,给中国人脸上抹黑,想要别人看得起你,第一要祖国强大。记得四、五十年前,遇见外国人时他们总会问: “你是日本人吗?韩国人?新加坡人?香港人?台湾人?”就是不知道一个这么伟大的中国!!!因为那时我们落后,贫穷,不被人重视。九十年代时我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大型展览会时,情况绝然不同, 当知道我是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人,马上前前后后挤满了人,要名片的、想交谈的外国人太多了,为什么?中国快速发展啦!第二,每个中国人必须自重,讲文明,有礼貌,总之,要有优良的素质,可让人尊敬与爱戴。   二、由于国际性的特点,外语训练尤为重要。有人说,为什么我们要说外语,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话吗?我看现在还不行,但外国人说汉语的越来越多,说明我们强大了,他们不得不努力学汉语,不久,会说汉语的一定更多,就像人民币要走出国门,将来成为世界流通货币一样。从目前世界范围看,较为普遍使用英语,特别是航运业。在校学生不要死读课本,听、说、写都很重要。我建议应实施双语教学。在我远洋业务中,由于语言能力不足,曾造成过不少损失,我国曾有一艘船航行在丹麦海峡,丹麦当局曾用高音喇叭紧急呼叫:“因海下沉有一大型灯塔,有严重危险,不可继续前航。”我方船长及值班驾驶员都未听明白,结果船底剖开20余米,货物漏入海中,船体倾侧,并大量进水,出了大事故,还搭上了三副的年轻生命。上世纪60年代我在国外某港口,曾听港方说笑,我国有一艘船抵港口锚地,用无线电话与港方联系,结果终因语言不通,延误了工作进程。有太多的故事呀!另外专业英语的教学更要加强,因为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员很难表达你的意思,不可依赖翻译,特别是很多场合使用“缩写”,差一个字母往往会造成损失三、航运是高风险,高强度的行业,往往是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,不但要斗狂风战恶浪,也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与环境。强健的体魄,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战胜一切的信念必不可少。   四、随着社会的进步,科学不断发展,航运业也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,像我们这代人已进入被淘汰之列,我希望新一代的航运学子,一定要掌握先进的科学专业知识。但我没有机会与母校的教育工作者交流,更不知学科的设置、教材情况等等,只作“无的放矢”。   1、学科、学制,专业设置。航运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,她会涉及航海、机务、海务、法律、法规、金融、融资、税收、保险、理赔、租赁、买卖、抵押、合同、修造船、各种设备、货物、港务、代理、验船、英语……等等。这么多学科,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学完,应当分各种专业。但有些是不可分割的,如为什么我国一些航运公司船舶到国外去登记注册,取得该国国籍,悬挂该国国旗,所谓方便旗船。由于登记国在成本上十分有利于船舶所有人,而且船舶登记涉及到税收,法律、融资、保险等配套服务,而国内这方面配套服务缺乏。以航运保险为例,做保险的人不懂船的知识,做船的不懂保险,这样的人就做不了航运保险。而航运保险涉及船舶保险,货运保险,保赔保险,其中船舶保险又涉及多险种。人才的缺失,直接导致一些大型航运企业,将保险投在外资保险机构,与将船舶登记注册在国外一样,造成大量外汇及税收流失。由于航运金融以及航运法律人才十分匱乏,直到如今,我们对外贸易,船舶租赁,船舶买卖合同范本,往往仍是采用国外版本。最后发生纠纷,还得在伦敦(或香港)仲裁,使用英国法律。我们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,有一海事案例在伦敦仲裁,还未开庭,我们就付出四、五十万英磅律师费。因此,我认为应该尽快培养航运业的高端人才。最好下一任国际海事法庭的大法官也出自母校,希望不久的将来,我们不再只使用“NYPE”“GENCON”等租船合同,或NORWEGEIN SALESFORM买卖船合同等等……。   当然,一所学校不只是培养大法官,应按社会所需而定,因此,我建议各专业可不同学制,按需设置学科,如我们曾经在船培训坦桑尼亚船员也是一种方式。记得,我们从学校毕业后,被派往船上工作,却不很受这些单位欢迎,甚至有些再被送入技校回炉深造,这是一种怪现象,因此,教学要有方向,按学生离校后将从事的专业,以此决定其训练内容和方法。别以为学制长就一定好。凡在1953年前毕业的学长们只接受了三年学制教育,后来成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,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。   2、教师。一支知识渊博、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,他们对所任教的课程有深刻研究与认识,还应有足够能力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。教学方法甚为重要,要让学生们有兴趣、认真听、能接受,也要想方设法易于记忆。如一堂课像讲故事,看电影那样,学生们一定会更喜欢,当然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如此,我的意思是要生动有趣。作为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中,将如此广泛的内容全都讲透。因此,在课堂上不妨传授一些学习方法,人说:“师傅领进门”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要启发学生们主动自觉地去学习。当然,作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,指导学习方法,也是重要环节,平时多给学生一些可研究与思考的题目,不一定只在书本上有的,有些也许你自己也不那么清楚,那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研究。如市场调查研究、金融动态、海事案例、各类规范法规的研究,研制我国自己的租船范本、买卖船合同;培养全能型的船员,低碳新能源的应用。别只讲人家已有的,也要有创新开拓精神。我的一位老朋友颜家骥曾对我说,他研究了一辈子船舶性能,目的是能达到最经济高效的结果,但一次听一家航运公司人员介绍说,他们一艘十几万吨的船,曾只装了一船海水完成一个航次,在他看来太浪费了。他再有本事,也不可能将效率提高到如此的程度,来弥补这么大的损失。因他不参加航运操作,其实,这种压载航行是经常发生的,由此,我觉得不妨研究开发新的船种,来避免或减少这种损失。曾经有过OBO船,但未被广泛应用,在我的意念中,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,太多想法,不在此赘述。有些内容也许可让学生们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。   3、学生。这是个美好的年代,应该集中精力学好科学技术知识,重视体育锻炼,当然综合性素质的学习也不可少。千万别虚度了宝贵时光,不要等到老了才想到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要抓住一切机会。我常说,古人云: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似不全面,一人也是师,没有人也有师,一切事、物、自然、环境都有可学习的内容,看你自己是否想学、会思考。牛顿见苹果落地,阿基米德洗澡时飘浮(其实我国曹冲称象比他早得多),爱因斯坦见恒星上巨大能量等等,启发了他们发明创造。应该向一切学习,由于在校时间有限,不可能学到所有你需要的知识,这就更需抓紧时间,当然也应有方向、目的、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。   4、航运教育的发展。首先是国家政府的支持,也可借助社会力量的帮助,与航运有关的企业,以及众多的校友们,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有宝贵的经验与知识,经常组织座谈、讲学、交流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。   陈冠峰:1956年升入大学,1957年8月由南京航空学院转入大连海运学院56级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学习。1961年毕业,分配到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工作。历任轮机长。